close

羿茨老師曾說:「喜歡服務大眾、不斷追求知識,選對科系是我所有動力的來源。」這使我不經好奇的問了一下, 那老師您一開始就修讀心理輔導相關科系嗎?不是的,其實羿茨老師大學唸的是資訊工程系,每天都必需接觸電腦,編寫程式更是家常便飯,而這些工作大多都是由分組或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,程式撰寫一動工往往會花掉老師大部分的時間,一直到大四 那一年老師不得不開始想「畢業之後我要做什麼」,仔細思考後心中也出現了明確的答案-「學習」。羿茨老師還想繼續學習,但理工方面不是她的最佳選擇,或許,撰寫程式能夠為老師帶來優渥的薪水;但接下來老師想做的,必需是能獨立,必需是老師有興趣,而「多元文化社會」這正是羿茨老師想要的。

羿茨老師並不是一次就考上研究所,在這段準備的過程中老師半工半讀,不依賴補習班的力量,選擇自修,雖然過程辛苦,但老師卻認為很值得。

而老師研究所的生活也沒有一帆風順,因為老師曾經辦過一次休學,但老師要我別驚訝。因為當時羿茨老師只是需要多點時間來充電,所以決定出國散散心,尋找寫論文的靈感。我很好奇,老師怎麼會有休學的勇氣,老師的回應是:我只是做我想要做的,休學未必是不好,停下來想一想,讓目標更明確才是最重要的。(訪談者:編輯組志工豆漿&小姓)


(陳羿茨老師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sus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